2019.05.27

V视 | 高质量发展看湖北 湖北芯产业:补短板 在路上

“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发展战略布局中提出,要以“芯”为引领打造产业新高地,推进形成国家级“芯”产业集群。如今,围绕产业短板,湖北“缺啥补啥”,奋力朝万亿产业目标迈进。

湖北的芯片产业发端于2006年武汉新芯的建立。在十多年的时间里,“芯研发”的“湖北基因”快速生长:存储芯片领域,有长江存储;光通信芯片领域,有海思光电子;在传感芯片领域,有高德红外;就在上个月,“湖北造”新款北斗芯片,亮相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

让“芯制造”跟上“芯研发”的脚步

然而,相比研发领域的“快生长”,湖北在相关的制造能力,却捉襟见肘。只有长江存储等极少数湖北企业具有小规模芯片制造能力,且成本较高。

正是基于现实的短板,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封装测试企业的聚集,对于湖北来说就极为重要。湖北以国家存储器基地建设为契机,以补链强链为重点,引进世界知名半导体配套企业聚集。

位于光的未来科技大厦21楼眼下正加紧装修,准备迎接世界知名半导体检测设备企业——台湾思达科技入驻。

从去年到现在,世界前5的半导体设备企业,有4家已经在未来科技大厦落户。未来,湖北还将实施双创战略团队“芯”专项计划,围绕“芯制造”,培育和引进更多创新创业团队。

“芯”人才 不仅要引进也要本土培养

湖北另一短板是本土人才的缺乏。2015年,光谷和华中科技大学共同成立了武汉国际微电子学院,多家湖北芯片企业和学院共建联合实验室,企业深入参与本土芯片人才培养。

即便如此,湖北芯片产业的人才之渴仍不能解。不久前,武汉国际微电子学院和英国爱丁堡大学签署谅解备忘录,准备建立华中科大爱丁堡大学联合微电子学院。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李昕 程德明 宋杰 责任编辑 吴松)  


<< 上一篇 暂无 北斗芯片:风起于数字化浪潮之间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