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6

【湖北日报】打开璀璨的产业星空——湖北重点产业复工观察之四

历史性的时刻即将来临。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负责人5月14日透露,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45颗卫星正式入网工作,第46颗卫星亦即最后一颗北斗卫星将于下月发射。这意味着,历时26年不懈拼博,继GPS、GLONASS之后全球三大卫星导系统之一的北斗导航系统将全面建成。

从太空到地面,中国北斗应用产业规模已超过3000亿元,今年预计突破4000亿元。围绕北斗系统的产业在我国已形成五强争雄的局面,湖北在其中有一席之地,拥有覆盖上游基础类产品、中游终端集成和下游系统集成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据统计,去年我省北斗和空间地理信息产业产值约500亿元,从业人数达12万人。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以北斗应用为代表的湖北地理信息产业,努力危中寻机,以创新打开璀璨的北斗产业星空。

反应迅速,服务防控刚需

疫情来袭,无论是防控还是重启经济,精细化感知城市人员流动和物流,获取城市运行空间和时间数据,至关重要。而这,恰好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拿手活。

北斗领域的湖北企业立刻行动起来。

武大吉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我省地理信息产业龙头企业,去年入选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也是东湖高新区28家金种子上市后备企业之一。今年2月3日,公司开启线上办公模式,立刻就忙了起来。

该公司先承担了“东湖高新区疫情防控一张图”系统建设。这套系统运用了综治网格化社会管理平台的地图服务、网格数据等建设成果,在一块大屏幕上,多渠道汇集起来的疫情数据,如感染者、疑似者、密切接触者的数量和位置,可以直观显示,并精确到街道、社区、小区甚至楼栋,让疫情防控人员可以及时、直观地掌握疫情情况,辅助开展工作部署与决策。

“依托在线处理系统、强大的技术服务团队,面对疫情迅速出击,公司参与了湖北、广东、江西、浙江、黑龙江、深圳等10余个省市疫情防控信息化建设工作。”公司负责人表示。借助时空大数据,精准描绘与分析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发展、演变、态势、趋势,有效提高了疫情防控的针对性和精准性。

除了武大吉奥,我省不少地理信息企业也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抗疫中来。湖北地信科技集团投入20余人,参与湖北省健康码工作。中地数码将MapGIS桌面平台,服务器平台等多款产品及工具在疫情期间面向所有用户开放免费使用。武汉珞珈德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依托北斗定位、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出复工复产监测管理信息系统。

“疫情防控,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刚需,为相关的地理信息产品和服务开辟了一个新市场。”武汉依迅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葛海说。疫情期间,该公司仅用一个月就研发出“依迅北斗+AI 体温检测系统”,0.1秒精准测温,能将北斗时空信息与测温信息无缝集成,个人在机器上扫过健康码后可叠加地理坐标,追溯个人轨迹更方便。

研发不停,新品加速亮相

疫情期间,除了建设各种防控平台,提供服务外,我省相关企业在硬件研发上也没停。

武汉梦芯科技连续研发了两代领先全国的北斗导航定位芯片,使得湖北在北斗产业链上游占有一席之地。疫情期间的3月底,梦芯科技推出了针对高精度定位定向市场的模块产品——MXT907BL。

这款模块使用梦芯科技自主研发的北斗芯片。“功耗从瓦级下降到毫瓦级,成本下降到千元以下,尺寸只有原来产品的三分之一。”产品经理张衡说。这款产品应用于无人机和智能工控,可以在智慧农业、电力行业、智能工业等领域得到广泛运用。

今年2月初,受疫情影响,该公司只得把产品送到深圳去生产,平添的物流人工把成本提高了两到三成,但公司还是按原价将产品交付到下游客户手中。“作为北斗产业链的上游企业,从研发到生产都停不得。”据透露,近期该公司还将再推出两款新的导航模块,这两款产品在5G基站、智能交通、高精度车联网等领域都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在空间地理信息产业软硬件上,湖北发展北斗产业都有较大的潜力,除拥有一批院士、专家外,湖北与北斗和地理信息技术相关的科研机构平台达30多个。此间,湖北企业研制建设了国内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区域地基增强服务系统;首次在专业应用领域实现厘米级定位;研制出国内第一颗40纳米高精度消费类北斗芯片,并量产投入使用;在老河口市建成全国首个县级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

国家特聘专家、武汉导航院院长韩绍伟博士表示,2018年中国北斗三号系统开始提供全球服务,北斗系统由区域迈向全球。北斗终端将结合地基增强网、星基增强网,在全球范围输出更高精准度、更高稳定性的时空数据。而疫情使人们对数字经济、数字政府、城市信息化、新基建等项目更加重视,企业必须借此大势、不断创新。

产业集聚,发展前景可期

随着北斗系统的建设,北斗产业日渐红火,投用的北斗终端套数快速增长,2019年新增20%,北斗高精度及北斗辅助快速定位用户突破5亿。

作为全球测绘地理信息技术高地之一,湖北眼光敏锐,将其列为千亿产业进行打造。2015年,湖北启动了北斗卫星导航应用示范项目,连续研发了两代领先全国的北斗导航定位芯片,掌握了产业核心环节,技术优势正在逐步转化为市场优势,集聚效应开始显现。

今年3月,科技部公布第三批23家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依托于武汉导航院的“导航技术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上榜。

这家众创空间,聚焦北斗高精度智能终端应用领域,通过先进的北斗高精度芯片核心技术,帮助本地中小微企业加速创新创业。6年来,已有20多个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专业创客团队进驻,发布创新项目200多个,10多个创新项目研发成功。

对北斗产业的支持引导政策更加有针对性。今年初,武汉印发了《北斗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按照该计划,武汉将进一步加快北斗在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精准物流、智慧社区服务等方面的大规模行业应用。

与此同时,武汉正通过完善产业链,提升创新能力,推进产业集聚,实现北斗与5G、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高新技术深度融合,推动基于“北斗+”的智能化服务应用,计划2022年底北斗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相关应用产业营业收入超过500亿元。

韩绍伟认为,未来,基于北斗系统的传统应用(交通运输、农林牧渔、电力能源等)、新兴应用(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等)、特殊应用(国防军工、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等)以及消费类应用相融合,会形成“北斗+”的产业生态体系,与5G及正在建设中的天基物联网互相赋能,推动万物互联时代更快到来,北斗产业带来的想象空间几乎无限。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彭一苇)


<< 上一篇 暂无 北斗芯片:风起于数字化浪潮之间 下一篇>>